科学,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经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的发展已经衍生出了无数的学科,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等等等。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可追述、可检验并以总结规律为准则系统性阐述的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很强的学科。人们在平常生活中已经非常依赖带有科学基础的产品,比如说化妆品、洗发水甚至是手机等等。所以自然而然的,人们开始对科学进行一些过度的依赖,认为客观世界必须以科学解释为准则,任何一些“不科学”的现象,或者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现象,都会被冠上类似“迷信”的标签,而在这点上,“宗教”最容易被一些人以科学的名义进行打压。如果你了解一些在某些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们,他们大多数都是在人生的晚年开始逐渐的了解“神学”,开始接触“宗教”相关的事件,为什么?引用杨振宁曾经说过的话:相信有造物主,自己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能把物理学贯彻了解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自己退缩了一些,如果说这样带有比较多的“宗教”感,是比较认同的。在我看来,他也是无数众多科学家其中一个,都是在尝试使用“科学”来完整的解释现有客观宇宙的一切,而到了晚年才了解“人类的局限”性,以及“认知的局限”性,有太多“妙”的东西没有办法理解,也没有办法解释。我想表达的不是科学的局限性,而是人类在面对浩瀚的宇宙,有太多的未知,而这些未知,很可能远超过人类可理解的范围,所以会有许多的科学家开始接触“宗教”或者“神学”,尝试从其他的领域找到灵感或者说寻找到答案。其实我也一样,我也是一个没有寻找到“答案”的人,但是我至少明白一个比较浅显的道理,那就是人类有理解能力的极限,即便是“想象力”也是有边界的。我举个例子,你去问一个天生就是双目失明的人,你让他“想像”出一个“麦克风”,他是没有办法想象出来的,他甚至没有办法想象出任何东西。你能想象出你没有见过的东西吗?你可以做一些尝试,无论你想象出什么样的东西,你所想象出来的东西也都是你“看见”过或者“了解”过的东西,最多是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拼凑”在一起而已。而这,就是人类“想象力的边界”。你看那些所谓的美国大片,那些科幻片,所谓的外星人也要么是什么章鱼怪、紫薯精什么的,虽然地球上找不到,但也都是地球上的元素拼凑起来的而已。再举一个例子,小狗是不是很可爱?可以帮你拿东西,可以陪你玩耍,甚至有的小狗还会握着方向盘开车,但你让小狗给人类设计一个计算机芯片的电路图试试看?小狗要是设计出来了,你会不会觉得你还不如一只小狗🐶?而这,就是小狗的“界限”。有些人还是比较聪明的,尝试通过“AI”来打破智力的边界,当然了,我对“AI”保留意见,毕竟也已经形成了比较多的产业。人类迄今为止,所有的科学学术都只是“发现”的过程,就像牛顿看到苹果落下来,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一样,这个宇宙如此浩瀚,有太多的未解之谜,但有一件事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宗教领域应该是一样的,就是一定要怀有敬畏之心,在科学上要敬畏大自然,在宗教上要敬畏“神明”,归根结底都是对“造物者”怀有尊敬的心才可以继续前进,否则招之即来的,很可能是人类世界的自我毁灭。生活中离不开科学带来的便捷,同样也离不开对自然的守护,以及对人类世界未来的维护,毕竟我一直认为“上帝”既然创造了人类,自然是希望人类自己可以长久的存在于地球上的,不然造出来干嘛呢?所以科学也好,宗教也罢,最终的目的一定是人类可以健康快乐的长久存在于地球上,这两者不存在对立的关系,一个是对人类世界内心的塑造,一个是对人类世界外在的存续,我觉得这两者都是相辅相成的,我相信这样才是人类文明正确向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