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登月的问题

之前我有一篇文章,描写的是“人类的起源”,关于“进化论”的一些骗局,戳穿了“白人”傲慢的根源,今天顺便讲一讲人类登月的问题。

你知道人类第一次登月和最后一次登月发生在什么时候吗?分别是1969年7月20日以及1972年12月14日,在3年的时间内,人类登月了“6”次。这会给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民有一种“错觉”,就是在3年时间内美国可以很轻松的将人类送上月球“6”次,“感觉”美国的科技实力很“强大”。你自己想象一下,1969年开始到1972年每年可以将人类送上月球2次,按照这个频率一直到今天过了56年,2025年人类移民火星是不是早就可以完成了?实际情况就是除了这3年的时间以外,人类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登月事件,而之前的所有关于登月的资料,全部都找不到甚至都不可用,难道没有人对此“怀疑”过吗?

这世界上有太多人寻找登月画面上的那些小“瑕疵”,一会美国国旗飘起来了,一会沙子飘起来了,一会影子不对等等等等,但是就没有哪个脑子好用一点的,通过“数学”或者“概率”以及关于“太空科学”和“生命科学”上面找出问题吗?

从几个方面我来列举出“人类”登月的“不可能”,第一个是“重量”,第二个是“生命支持”,第三个“计算量”,第四个是“导航定位”。

月球与地球近地点的距离是36万千米左右,月球与地球远地点的距离是40万千米左右,这个距离实际上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近,如果你按照地球和月球等比的模型对比一下,你就知道到底有多远,地球的直径是1.2万千米,也就是一个火箭想要飞往月球,相当于飞至少30倍地球直径的距离才能到达近月轨道,所以大概的流程是这样的:

地球起飞发射➡️绕地球轨道➡️飞往月球(36-40万千米)➡️绕月球轨道➡️着陆月球

着陆休整⬇️

月球起飞发射➡️绕月球轨道➡️飞往地球(36-40万千米)➡️绕地球轨道➡️着陆地球

从上面的流程可以看出来,人类想要着陆月球,是需要相当大的计算量的,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出现在1971年,而“大哥大”出现的时间,是在1987年,微型计算机出现的时间也都是在人类登月之后的事情了,也就是说登月时候用的计算机都只能是“大型”计算机,而那个时候,无线电通讯的“同步”以及“传输距离”是不可能做到实时同步的,也就是说一旦火箭从地球发射升空,一切的计算量只能依赖火箭内部的计算机,就没有人计算过这些计算机的“重量”吗?

计算这些计算机的“重量”能带来什么影响呢?当然是影响了“燃料”的体积和“重量”,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计算当时火箭升空时的火箭总“重量”,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计算,我只是提个醒:记得要把“燃料”的“重量”、“月球登录器”的“重量”、“指挥舱”的“重量”、“服务舱生命支持系统”的“重量”以及“返回地球燃料”的“重量”和“3个人”的“重量”也计算进去哟。

3个人在一个火箭内部,需要大概7天左右的时间进行生命支持,这7天时间肯定不会不吃不喝不呼吸不拉屎撒尿吧?需要维持这样的生命,相应配合的生命支持系统除了重量上的问题,还有体积的问题,很多人见过太空舱,但登月的太空舱绝不是那么简单的有着4个腿下面带个火箭就能登录到月球上的,你以为是在玩玩具?这种东西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失败就全部死亡了,相应的登陆到月球也必须有生命支持系统维持才能到达月球,也就是说这套生命维持系统要跟随着登月的人一并发射到月球表面才可以,不然两个人背个氧气罐穿个太空服就在火箭里被射到月球上吗?甚至登月视频里那些人还有这些个心情开个月球车拍个相片在那里摆造型。

第一颗GPS实验卫星是在1978年发射,标志着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逐渐的进行民用,然而在人类登月的那个时间段也就是1969-1972年之间,火箭发射升空后,如果没有类似于GPS系统的支持,那么依靠什么来进行精准的定位呢?依靠计算机视觉系统还是人类的眼睛?别误会,我说的不是地球上的GPS,而是“月球”上的“GPS”,着陆这件事,需要高度、方位、以及“方向”和“角度”的精准控制,仅仅依赖人类是完全没办法做到精准掌控的,唯一可依赖的不仅仅是“计算系统”,还包括“定位系统”以及“导航系统”,这些系统的支持在1969年的那个年代,是没有办法做到“小型化”的,你要知道当你登录到月球以后,你的“返回舱”需要从月球上发射,天上的“控制舱”为了不掉落在月球上,一定是在不停的“环绕着月球”飞行的,也就是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不掉落在月球上,按照这个飞行速度你在月球上通过目测,然后手把着方向盘,一脚油门从月球起飞到天上和正在绕着月球飞的“控制舱”进行对接吗?这不是开玩笑吗?你能保证“控制舱”绕着月球飞行了一圈,还能准确的返回原来的位置吗?不依赖定位和导航?纯手动吗?你的肉眼恐怕根本就看不到绕着月球飞的“控制舱”。

阿波罗11号从地球发射到登月后再从月球发射升空然后返回地球一共花费的时间也只有一周左右,你知道这种效率相当于什么?相当于美国已经拥有了非常成熟的载人航天技术并且在计算量以及坠毁风险的控制下都在可控范围之内,这种水平即使放到现在,也依旧没有国家可以做到,如果在1969年就可以做到这种程度,而现在却做不到这样的效率和风险可控,那只能有两种可能:

1,所有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储备都是在倒退,而且从1969到2025一直在倒退,连续倒退了56年。

2,之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是一场不可能的登月计划。

现在你来看,到底哪种可能才是真的呢?

肯定有不少人会问,那些人类登月后留在月球上的“仪器”难道不能说明人类登陆月球了吗?哈哈,那只能说明“仪器”登月了,但可不能说明“人类”登月了,因为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将月球车送上月球,甚至采集完了月壤再返回地球,这种事情根本不是难事,更何况送一点“仪器”到月球上更没什么难度了,难的从来就不是“送上”这件事,难的是“回来”这件事,因为“回来”必须要依赖计算机大量的“计算”以及“精准”的“定位”和“导航”,同时配合从月球上发射升空的过程,如果涉及到“人类”登月,那就意味着必须拥有“生命维持系统”和“有限时间内”以及“无任何失误”这三个关键指标内完成“对接”天上飞行的“控制舱”才可以,否则很可能人类就死掉了,毕竟人类在太空中是极其脆弱的,脆弱的经不起任何失误。

所以说,之前人类在月球上登陆了6次,看起来简直就像是买了张机票飞往另外一个城市那么简单,这么简单为什么不再“登陆”一回看看呢,原因下次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