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个事件,让全世界都非常关注,就是由美国发起的贸易关税战,因为贸易上的顺差和逆差,让一些国家获得了一些优惠,也让一些国家失去了一些损失,但是贸易这件事,远不能依赖一个“对等关税”就能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贸易差额的问题,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有很强的物资基础以及工业化基础以及科学基础,那么发动一场关税战,获利者一定是以上这些基础发达的国家。
看似争取自身的国家利益,实则损害了国际的声誉。
举个例子,一个国家对外的贸易主要依赖出口“大米”,而大米是“低附加值”的产物,普通的大米出口其利润占比不会高于20%,因为许多的国家都盛产大米,所以大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只能依赖自身的成本价值。如果一个国家对外的贸易主要依赖出口“芯片”,而芯片的原材料成本无非就是硅、化合物半导体、金属材料和绝缘材料等,这些原材料的成本很低,但是却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利润非常的高,远超过大米的利润率,但是“芯片”属于生活非必需品,因为生活中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系统,所以原来由非必需品转变成了急需品,而创造这种急需品是“人为创造”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大量的出口芯片,获取高额的利润。
一个国家通过“芯片”获取高额利润,另一个国家通过出口“大米”获取低额利润,那么在外汇储备上,就会出现非常大的差距,这个时候两个国家用同一种“货币”例如“美元”进行结算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掠夺式的差额。这两种商品的区别非常大,从属性上就可以看出来,大米是生活的“必需品”,如果变的稀缺,会引发饥荒;可如果芯片变的稀缺,对生产芯片的国家没有任何影响。假设“大米”的出口贸易额度在100亿美元,“芯片”的出口贸易额度在90亿美元,那这两个国家之中有10亿美元的贸易差额,强行的补上这10亿美元的差额,表面上是在施行“贸易对等”,实际上是在损害出口“大米”国家的经济支撑,因为出口“大米”的国家还需要额外增加10亿美元关税上成本,再加上本身利润率就比较低,只会对出口“大米”的国家造成更多的负担,如果“大米”的利润没有办法满足国内的需求,又没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作贸易支撑,这样的“关税对等”只会让这个国家更加贫困,反观出口“芯片”的国家则不受任何影响,因为“芯片”的原材料随时随地就能获取,就是一堆沙子,而生产“大米”则不仅需要大量的农田,更需要很长的“种植周期”,这种不同商品实行同一种关税措施,就是在损害欠发达国家的国家利益。
美国的关税战从一出现我就在反对,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更是不合时宜推出的,也许国家之间的贸易上会有一些差额,但强行的通过税率补充这些差额,根本就没有考虑出国或进口国家的商品构成,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准等等这些关键的因素,不同的国家仅仅只通过“税率”来调节,没有其他的金融工具和数据支持,很有可能会引发不可预估的后果,而且税率的调节一般是在0.1%-2%这样的区间比较稳妥,即便是这样低的调节力度,都会有着很深的影响,更何况一次调节20%以上这种10倍的差距,只能对贸易或其他方面产生不可预见的影响,以上就是我的观点。